厦园师生说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厦园师生说 -> 正文

我在厦航的1757天——在森林中相依生长,在星河中努力发光

发布日期:2025-09-01 点击数:

 

吕吉  2017届会计毕业生

 

“人生路漫漫,白鹭常相伴。”这是2015年我踏上厦门时收到的第一声问候,也成了我如今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。

2017年,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我,加入了厦航规划财务部这个大家庭。白驹过隙,不知不觉与小白鹭相伴5个年头。五年说长不长,我还能清晰记得在学院里发生的点滴故事,图书馆的彻夜奋斗、篮球场上挥洒的汗水、以及多功能厅被“会计大咖”们的精神洗礼;五年说短也不短,五年间,厦航飞机数从186架到209架,而我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成长为一名基层管理者。在森林中相依生长,在星河中努力发光,回顾在厦航大家庭的1757天,如果用一句话概况,我想是,一边工作,一边成长。

专业精神

也许是因为校训的第二句是“坚持准则,不做假账”,也许是我们共同的“男神”黄世忠院长的言传身教,我感觉身边的国会人都有着很深的专业情怀。班里很多同学毕业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,成为了执业注册会计师,也有像我一样,选择了大型企业或者高校,大多也都陆续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证书。我相信,一家优秀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是需要专业人士的,专业素养也会成为我们在职场中的“硬实力”。在厦航,我一直从事财务会计领域的工作。先后经历过成本核算、会计政策研究、合并报表编制等岗位。记得2018年财政部颁发《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——租赁》,业内常称之为新租赁准则,对民航业产生巨大影响。当时我正好在会计政策研究岗,在领导的指导下,和团队伙伴们利用所学的知识,参加多场讲座、统计租赁合同、测算不同切换方式的影响,最终还开发出能批量自动计算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小程序,确保公司2019年准确平稳地开始执行新租赁准则。

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件奇妙的事情,让我们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准则可以通俗地翻译给别人听,也可以让我们体会用专业知识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成就感。庆幸的是,在厦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,公司也非常认可和崇尚专业精神。我想,我的成长离不开对专业精神的追求,而对我来说,也才刚刚起步,这必将会是一段漫长却又精彩的旅程。

长期主义

在工作中成长的第二个体会是坚持长期主义的重要性。厦航目前可以做到每月雷打不动1号结账,2号出具合并报表,即使是在疫情居家办公的情况下。结账与报表提速的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是前辈们很多年一点一点优化的结果,只是量变引起质变。这也让我懂得长期主义不是坚持重复一件正确的大事,而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。

很多事情,成果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是呈线性相关,往往前期获得的成果是缓慢的,可能需要我们足够长时间的坚持与等待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。我们常常说,如今我们处于复杂多变的VUCA时代,但是也许长期主义的坚持与坚守正是应对这种短期波动的武器。

突破边界

前面讲到专业精神和长期主义,在厦航的工作过程中,我还体会到突破边界,保持学习的重要性。厦航的财务管理在业内一直享有良好口碑,即使受新冠疫情冲击巨大,20202021年厦航仍实现盈利,成为全球唯一保持连续35年盈利的航空公司。这与厦航“大财务”“精细化”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。厦航规划财务部承接了结算、核算、资金、税务、战略、绩效、法律、投资、董事会、机队管理和国企深改等十多项职能,近年来也一直在积极推动“数字化”转型,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舒适圈,不断突破自身边界,不仅要在专业上扎的深,也要在广度上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。在这五年的工作中,除了会计专业知识,我也学会了运用工具解决问题:“四维时空”,从高度、深度、广度、时间多方面的思考问题,“srp”,从规范化、精细化、人文化的角度去推动工作,还有PDCA、人机料法环等等;学会了项目管理与汇报;学会了RPA机器人的开发。这些,都让我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。

这五年的工作经历,让我变得更加专业,懂得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,追寻事物的本质,懂得静下心来坚持做好难而正确的“小事”。今年,我也从一名员工转变为一名管理者,如何做好角色切换,需要学习的还很多,但我也充满信心。我开始体会到,稻盛和夫说的“工作能够锻炼人性、磨砺心志”,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一边工作,一边成长。

工作之外

说了这么多,作为一家航空公司的员工,当然不能只有工作。旅行,也是开阔眼界、丰富阅历的很好的方式。航空公司员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疫情前,乘着小白鹭飞到泰国吃最正宗的“冬阴功汤”、在澳大利亚的一万米高空一跃而下,让自己在旅途中从工作压力中放松下来,体验生活,热爱生活,追寻旅途中的乐趣。每当这个时候,又开始想念疫情之前的蓝天了。也许,民航业正在经历“至暗时刻”,但是,正如加缪所说“在隆冬,我终于知道,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。”我相信,疫情终会过去,会有更美好的旅程在等待着我们。